一、人生三境界,三境界各是什么?
三个境界,人生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王国维先生是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这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讲得非常透彻。
人生的境界分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物质层面的境界,满足于食欲、性欲的满足,动物都能做得到,这是最低的层次;
第二种是知识层面的境界,满足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攻克科学难关,像陈景润那样孜孜不倦于哥德巴赫猜想,像两弹一星功臣们那样醉心于国防科技进步,如此等等,这属于第二个层次;
第三种是精神层面的审美境界,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甚至从失败、沮丧、肮脏等负面事物中也能找到美来,把人生的过程看做审美的历程,这是最高的层次。从汪曾祺的散文集里我们不难看出,他生前曾经站在审美人生的巅峰。
人生的境界与高度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人生活在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生境界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境界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
人生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不少文人对人生境界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的人生的三重境界这样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古到今凡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都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知,就不会有“灯火阑珊处”的异彩。
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不同境界的人,世界和人生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当代著名散文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论人生的三重境是: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无论是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还是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品位,丰子恺人生三层次,足以说明人生境界高低是客观存在的,人有百种,境界也有会各有高低,正是如此,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生,才会有丰富多彩的社会。说到人生境界,古人在《易经》中早有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实,这两句说的就是人生境界,也是从古到今最励志的话,自强不息,说的是人对物质上的需求;厚德载物是人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字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各种诱惑扑面而来,使不少人痴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浮躁的心态,使不少人失去了精神享受的能力和快乐,虽说不少人生活越来越富有了,但精神生活过得十分空虚,这是少数人只注重物质生活追求的结果,也是人格发展还不全面的表现,也是人生的境界问题,一个人物质生活富有了,当要向精神生活层次迈进,这就是人生的第二境界,如果一个人无止境地追求和享受物质生活,没有精神享受是难以达到人生高境界的,也不会有人生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穷时要自强不息,使自己富起来,当人富起来后就要追求精神享受,做些善事,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这就是人生的境界。不管社会如何进步,做人是需要有境界的,做人是需要讲德的,厚德载物,人生境界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做人的境界就是要有好心态,只有好心态,才有做好人,做好人必有好报。这是人生之道也是天道。世界很复杂,也很简单,境界决定高低,心态决定人生,人在行,天在看,这就是多彩的世界,这亦是不一样的人生。
二、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第三境界?
王国维所说的第三境指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三种境界,认为从古至今能够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
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三、三贬三境界赏析?
在古代,因为种种原因被贬的作家很多,通过被贬作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迥然不同的胸怀。
'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柳宗元、苏轼和欧阳修极具典型,纵观三人遭贬后的作品,真可谓'三贬三境界'。从不同的境界中,我们也可以感悟自我经受磨难后应有的心态。
四、人生三重境界的境界句子?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五、三体境界划分?
除了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中常见的文明,其它文明都是十分神秘的,,地球文明早期的文明属于最原始文明,,早期三体文明科技远高于地球文明但也属一型向二型文明的过渡期,歌者文明,是典型的二型文明,再下来就属四维文明和归零者文明,它们都是三体宇宙观中的大神文明,属相当高级的文明。
六、剑道三大境界?
剑道三大至高境界就是天剑、魔剑以及飞天境界,在风云之中有三种,代表着剑道的三种方向。一种就是无名的天剑境界,这也是目前为止公认的剑道至高境界,这是一种人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
第二种就是魔剑,所谓魔并非入魔,这个境界最被认可的是剑圣龙儿所达到的境界。为剑执迷三世,领悟六灭无我剑廿三,他的剑是地狱之剑,是有魔性的剑。
第三种剑道最高境界就是飞天境界,御剑飞行,这是一种剑仙的境界了,已非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剑贪妄图练成飞天境界,却屡屡被挫败。
七、人生三大境界?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八、尼采人生三境界?
分别是骆驼、狮子和婴儿三个阶段。 骆驼阶段指的是个体在早期生命中,需要承担传统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狮子阶段指的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放自我,摆脱规则、束缚和约束,成为自己的主宰;婴儿阶段指的是个体在超越自我之后,能够创造和发现自我的新可能性。 的理论,提醒我们要理解自己的身份和达到自我实现,成为一个自主的、有目标的个体。通过对过去的传统和规则的认知,我们更容易发现自我,并开始追求自我实现。
九、人生豁达三境界?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凡夫境界,指人看事情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被外境所转。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内心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稍微有些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急躁烦闷、情绪化。这样的人他的度量比较小,心里容不下事,比较稚嫩,也难以成什么大事。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生处在这个阶段,已经懂得从内在去修炼自己,开始慢慢变得成熟,不再单纯地只看外在的表象,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心能不受外境所影响,能做到处变不惊、心无波澜、镇定自若,不再患得患失。内心的境界更高,看问题也更有深度、更宽阔。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表面看与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内在已完全不同。人生处在这个阶段,已经彻底觉悟,不再迷惑颠倒,真正看透了人生。虽然深处红尘,但内心已经超然物外,已经超越了自己,没有外在的那些是非分别和欲望,回归简单纯真,看淡看破。不再执着世间虚幻的名利,精神世界已经达到非常自然纯粹的状态。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十、治国三境界王国维的第三境界?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