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就是轻轻松松悠哉游哉地欣赏身边的景物。
塱头村800年历史的塱头村,一排排极为瞩目的锅耳墙,规模、气势宏大明清时期风格的古建筑。 书声处处闻 七子五登科 "诗书古村 文明塱头"。
2012年,塱头村被评为“中国楹联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诗书古村"果不虚言,密布于村中的书屋数量令人吃惊,粗略估计接近10间。 古时的塱头村,有12人考取进士、10人考取举人、8人考取庠生、15人考取秀才。只在读书蔚然成风之氛围下,才可得到如此骄傲的成绩。
"乡贤馆"介绍塱头村引以为傲的人物,黄氏世系的简图,详细列出考取了科举、及第的名录,以鞭策后人。
古代学风盎然的塱头村,考取功名者众,代表古代功名的旗杆石虽然分散竖立,数量却是非常的可观。 另从锅耳屋的数量,可衡量该村得功名者甚多。在古代,只有取得功名的人家才可以修建锅耳屋。
乾隆下旨立碑 升平人瑞牌坊 “升平人瑞”,意为“太平盛世人寿极高”。 这座高约3米,花岗岩结构的贞节牌坊建于1792年。牌坊正面门额阴刻有"升平人瑞",石额顶上还有阴刻“圣旨”,背面阳刻“百岁流芳”四字。 牌坊为塱头村十一世祖黄宗善儿媳崔氏夫人所立。她丈夫在30岁时染病身亡,当时崔氏夫人才24岁,她活到103岁去世,79年间始终未再嫁,乾隆下旨立碑嘉许。
200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塱头村有600户人家,总人数3000多。 古村拥有多间的祠堂、门楼、炮楼,祠堂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友兰公祠。在天井中建有一座“接旨亭”。相传为友兰之父黄嗥、友兰之弟黄学裘父子为迎接圣旨而建,故名“接旨亭”。
塱头村由塱东、塱中、塱西相连而成,拥有大量的古榕树,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村前有大片的荷塘,塘基种满了荔枝树。夏天,三三俩俩的村民坐在古榕和荔枝树下纳凉聊天,生活悠闲惬意。
人去楼空的古村但多数的民居保存完好,青砖屋、麻石巷的岭南民居风格依旧如故。
塱头村是广东省的十大古村之一,多年以来一直都没进行任何开发,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知名度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