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农村扶贫的两个思路是什么?
要致富,先修路
修路不如种大树
先敲锣,再打鼓
然后回家卖红薯
二、农村农业方面有哪些补助
国家对农业的补助各省有所不同,下面以广东为例说明。
1、种规模以上水稻,每造每亩可补助50元左右。
2、养母猪,每年每头可享受补贴80元(各)。
3、机耕方面有补贴。
4、捕捞方面的渔船补贴。
呵呵
三、农村精准扶贫调研问卷的设计思路,主要问题,发放方式和统计方法
答复:以(精准扶贫)主题为中心思想?
①工作提纲,简单阐述扶贫日记工作时间、内容、事例、对象及性质、要求;
②工作提纲,精准扶贫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和需要罗列详细事务清单(改进方案);
③工作提纲,扶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相关问题,予以大家讨论会,以集中分析问题,更要求集中协商处理问题,(事例)予以大家讨论达成共识;
④工作提纲,跟进上级领导指示要求,以进行下一步工作目标部署与规划,以回望过去工作总结整体效益、业绩与成果,并作出扶贫工作汇报,以集中讨论精准扶贫过程中突出性问题,以进行大会集中研究和讨论,并作出会议议题的记录,以领导作指挥和评论扶贫工作;
⑤个人对扶贫工作的事务纪要,以进行总结分析提论,以针对事务清单(列、项),以进行事务清单评估与考察,并批阅工作事务量的完成进度与工作进度的考核指标;
⑥个人修改草稿及扶贫日记详细内容,最后并整理工作内容文案书稿,并装订成册(宗卷文件名称、扶贫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要求)等等。
谢谢!
四、结合农村实际,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分类聚焦精准识别。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从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到镇县两级审核,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做到信息采集客观真实。按照国家规定的识别方法、标准和程序,在全村贫困人口控制数范围内组织工作力量对贫困人口进行再聚焦、再分类,分三类识别:第一类为“社会抚养贫困户”,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痴、呆、傻、残贫困户。第二类为“优先发展生产贫困户”,包括有一个高中以上在读学生农村户、大病大灾致贫但尚未丧失劳动能力农村户(已丧失劳动能力的则在第一类登记)、重度残疾但有生产经营门路能自食其力的农村户等三种户群。第一、第二类贫困户优先识别。第三类为“发展生产贫困户”,即在上级下达的贫困人口控制数范围内剔除第一、第二类贫困户后按照相关条件识别出来的贫困户。
二、因户施策精准帮扶。针对贫困户情况进行分类帮扶,确定责任人和帮扶的措施,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制,做到一户一策。第一类户主要由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措施,组织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慈善活动,组织捐款捐物,尽量改善他们的生活生存条件。第二类户主要按照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要求,组织动员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社会能人、企业法人实行“一对一”、“户对户”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每个户有帮扶责任人,每个党员干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帮扶对象。第三类户主要挂靠和依托相关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享受相关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内容的到户惠农、扶贫政策。
三、进退有序精准管理。对在册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以年度为单位开展动态监测评估。根据村组代表会评议,并按规定程序公示无异议,已经脱贫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在册贫困户范围,并在年度贫困户数据更新时从数据库中予以注销;对确因相关原因致贫的贫困户,经公示无异议,予以重新录入贫困户数据库。年度贫困户数据库刷新及贫困户的录入、退出均应全程进行公示,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进退有序,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五、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不断提高,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不断增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D
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正在形成,A项不正确。提高扶贫标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使人人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D项正确。B、C两项说法不正确。
六、如何利用好产业扶贫政策发展村里的主导产业
加大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力度,切实解难题、实事、惠民生、促发展。一是要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主导产业。要从帮扶村的实际出发,坚持“一村一策”,强化产业帮扶,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树立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及多种经营,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要针对农民群众看病难、购物难、出行乘车难等问题,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农村商贸流通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农村公交站点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体系,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实事。三是要加大农村扶贫解困工作力度。要建立健全针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因病致贫户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帮扶救助体系,加大帮扶救助力度,解决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问题,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四是要大力提升农民增收水平。要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稳步提升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主攻工资性收入,提高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