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世光的赵世光书画碑廊?
香港著名画家赵世光先生,是中国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一代宗师赵少昂的大弟子,在中港澳享有盛名。赵世光先生于年届高龄之际,欣然捐出一批书画石刻,并提供部分建设资金,于风景优美的汕头礐石风景名胜区,焰峰景区文苑建设赵世光书画碑廊。碑廊由四幅一字形双面碑墙和一条半开敞式连廊组成,于2008年底完工,共嵌装赵世光先生绘画、书法碑刻100幅。碑廊的建设,增添了景区文化和艺术底蕴,使游客在游览景区风景的同时,可以欣赏著名画家赵世光先生的精湛书画艺术。现在,赵世光先生的百幅书画,已在汕头市礐石风景区刻石树立碑廊,实开创国内外个人碑林先河。可惜碑廊来不及完工,赵世光先生便已告别人间。痛失这样一位当代书画名家、热心文化教育的慈善家,实在是艺坛及文化教育界的重大损失。赵世光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一周年,离开了他对美术艺术的追求和执著。他崇高的形象,光辉的艺术成就,以200%的彻底奉献的爱心……永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二、赵光义兄弟?
赵光义一共弟兄五个分别是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赵匡济
赵匡济,又名赵光济,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哥,父亲是宋宣祖赵弘殷,母亲是昭宪太后杜氏。他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去世了。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四月,赵匡胤追封他为邕王,后来改封为曹王。
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赵光赞
赵光赞,赵弘殷第五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弟弟,幼年夭亡,赵匡胤建立北宋后,追封为夔王,后来改封为岐王。
赵廷美
赵廷美(947年-984年)字文化,本名赵匡美,太平兴国初,改今名。宋太祖赵匡胤四弟,父赵弘殷,母昭宪太后杜氏。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
三、赵世光身高?
他的身高没有官方数据。
赵世光于1948年拜岭南画派的卓越代表之一赵少昂教授为师,也成为岭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师交往五十余载,对老师的艺术有独到的认识与理解,并有精彩的文章阐述。赵世光先生坚持融汇古今中外技法,扩大中国画题材视野,喜写前人所未写之物象,描世界各地奇禽异兽,花果虫鱼,并善于借物抒情,歌颂真善美,反映时代气息,他尤擅长写珊瑚鱼、热带阑、天堂鸟,作品雅俗共赏,驰名中外。赵世光先生因病治疗无效,于2007年6月30日2时与世长辞,享年92岁。
四、赵志光作品?
赵志光,男,1938年生,河北怀安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科。1992年由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连环画工作荣誉奖。
作品《清香图》(漆画)1985年参加中国漆画展并荣获优秀作品奖, 《白描水仙》参加1993年迎奥运全国书画展并荣获荣誉奖。《杏花村里酒如泉》、《清香》、《汾阳核桃》、《灵泉洞》、《怪人郑板桥》、《太行烽火》、 《金扁担》、《清香图卷》、《水仙》等,20余件作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
作品《清荫鸟语》、《玉艳冰姿》两幅作品入选190O一1997《中国工笔画》大 型画册。
《翠阴小鸟》、《玉艳冰姿》入选《中国现代花鸟画》大型画册。
画册《百花谱》《白描花卉》、《白描花卉画谱》、《画法步骤》、《白描淡彩画法》、 《灿烂的花朵》、《赵志光白描花卉》、《赵志光工笔花鸟画艺术》、《工笔水仙画法》等十余部分别由东方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天津人民 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等。
五、赵匡胤赵光义下场?
赵匡胤的下场是赵光义为了当皇帝弄死的,但正史不敢说,只能说他暴病而亡。赵光义的下场是皇位传到宋高宗时代,皇位又归赵匡胤的后代了。原因是金兵把赵光义的子孙杀的差不多了。
六、赵光义时期人口?
大约不到一亿人口。
赵光义时期,占城稻的种植让宋朝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人们有了粮食,自然人口就上来了。经过上百年的种植,从种植之初的三千万人口,增长到了后来的1.2亿人口,这九千万人口增长只用了144年的时间。
关于占城稻,以《宋史·食货志》的记载最广为人知,以《宋会要辑稿·食货》的记载最为详尽。占城稻的种植让宋朝赵光义时期开始变得富裕,因为宋朝赵光义时期崇文抑武的国策,宋朝不崇尚武力,可是它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七、赵光义是老几?
赵光义是老三,长兄赵匡济,次兄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八、赵匡胤还是赵光胤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
九、赵构是赵光义第几代孙?
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赵家伯字辈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大家知道,北宋皇帝除了赵匡胤本人,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而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则是赵光义的六世孙,他和赵昚的关系也就只能在“玉牒”上体现了。而赵构之所以传位给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子,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赵构本人无子
赵构在“靖康之变”前生育了五个女儿,她们大部分都非常不幸,后来,赵构又生育了一个儿子,就是元懿太子赵旉(他曾经在“苗刘兵变”中当了一个月左右的皇帝),但是赵旉年仅两岁的时候就受惊身亡了,赵构又因为受惊而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也就决定了赵构只能找养子。
第二、大臣们的意见
在赵旉夭折、赵构无子的情况下,很多大臣都希望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能早早地确立好皇储(岳飞就曾因为建言立太子之事而被赵构训斥),一开始这个事摆不上台面,大家都知道确立皇储就是在戳赵构的痛点啊。但是后来大家都着急了,同枢密院事李回开始上书:“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李回的意思很明确——太祖以天下为公,让位给太宗,是陛下的好榜样!后来又有多位大臣上书,他们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应该传位给太祖后裔的观点——一、传位给太祖后代,那是尧舜之事,可以流芳百世;二、大宋之所以出现“靖康之变”,还不是因为太祖爷在上天不保佑咱了,不保佑大宋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吧。
所以,赵构下诏书说:“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他决定在太祖七世孙伯字辈中挑选养子——伯字辈论起来是赵构的侄子,不差辈。
第三、效法仁宗?
赵构虽然在诏书中说自己要“为天下计”,要“法仁宗”,但这是违心的——他最清楚仁宗时期的“濮议事件”惹了多大的麻烦了。宋仁宗曾经生育了三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了(十三个女儿也有八位夭折),所以他不得不传位给养子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但是宋英宗一上位就翻脸不认“爹”了,他的亲生父亲乃是濮安懿王赵允让而不是宋仁宗赵祯啊,所以就要把父亲追封为皇帝,但是大臣们都不愿意,这件事一直闹腾了十八个月之久,赵允让最终成了“皇考”,而赵允让的后人也先后被封赏或者重用。
赵构当然不愿意让“濮议事件”再次发生,所以他就找了个最简单的方法——此时自己的直系亲属已经全都被俘北上,太宗后裔虽然有很多见在南宋,但是与他们的关系实在也谈不上亲密了,不如干脆找个远属传位给他,他感激不尽呢还再想追封个皇考吗?
十、南越赵光哪年投降?
赵光(公元前208年—公元前111年),赵氏,名光。西汉时期的南越国苍梧王,梧州历史上首任行政长官,南越武帝赵佗赐封之姓氏部落王,连结其为族弟。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南越王赵建德、丞相吕嘉因反对归属汉朝导致汉武帝派兵南下,攻破南越首都,灭亡南越。赵光以及揭阳县令投降汉朝,赵光因此被封为隋桃侯,食邑三千户,不久病逝于广信县城(今梧州市),葬于火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