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60年汉宣帝刘询设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即使在魏晋分裂割据时期曹魏、西晋、前凉等政权也一直维持着华夏民族对新疆的主权。南北朝末期漠北草原新兴的突厥汗国趁北周、北齐交锋之际入主西域,唐高宗李治时期攻灭西突厥,新疆重新并入华夏大一统王朝的治理之下。遗憾的是安史之乱后中原和西域的联系被再度切断,这一断就一直历经了晚唐、五代、两宋、元、明、前清,直到清代乾隆年间才又重新平定西域地区,新疆这个名称也就是在这时得名的。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军阀阿古柏在英、俄帝国主义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在此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哲德沙尔汗国。1875年清军在左宗棠率领下打响了收复新疆的战争,正是这场战争使中国保住了这块占全国土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为加强对新疆的管控,将新疆由原来的伊犁将军辖区仿照中原内地的建制改设为省。我们故事的主角杨增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来到了新疆。
杨增新于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1864年3月6日)生于云南蒙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杨增新考中举人,次年又考中进士,被选用甘肃中卫县知县。杨增新赴任之时恰逢中卫县百姓起义,杨增新因镇压起义之功被提升河州知州。杨增新在担任河州知州期间招抚流民、恢复生产、缓和民族矛盾。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杨增新因治理河州有功而迁任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杨增新被陕甘总督崧藩委任为甘肃省新式学校提调,为当好这个提调,切实办好甘肃的办学公作,杨增新在崧藩的举荐下赴京、津、苏、沪、浙、皖等地考察学务。杨增新回到甘肃后创办了文高学堂,设立经学、史学、算学、理化、博物、地理、英语、日语、俄语及体操等课程。杨增新还创办武备、陆军、师范、巡警、工业各专业学堂并亲手编写章程、规定课程。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杨增新调任新疆陆军学堂总办,由此开始和新疆结缘。杨增新赴疆一年后经新疆巡抚联魁保荐入京陛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杨增新这次进京陛见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因此在他返回新疆后很快就被升任阿克苏道尹,此后他又在阿克苏、乌鲁木齐、巴里坤等地历任道台。宣统元年(1909年)杨增新任阿克苏兵备道,宣统二年(1910年)杨增新为新疆提法使。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他又调任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
1911年的辛亥革命很快波及到新疆:革命党湖南人刘先俊等在伊犁策动起义,杀死伊犁将军志锐,起义后满清治下的新疆省灭亡,随后新疆伊犁临时军政府成立。新疆巡抚袁大化见军政府势大,于是推荐杨增新为新疆都督,自己则转而出逃。1912年杨增新和军政府议和,新疆都督府与新疆伊犁临时军政府合并。然而新疆的局势并未就此稳定下来:民间秘密结社的帮会组织哥老会以及当地的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利用清朝灭亡、民国初建的混乱局面起事;与此同时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公然宣布独立并武装入侵新疆,一度侵占科布多。杨增新面对内忧外患的乱局集中全力先攘外而后治内:他首先倾竭省库经费出兵支援与科布多相毗连的阿尔泰,外蒙当局的幕后支持者沙俄见状发出话声称要出兵干涉,杨增新遣军驻防托察汗通古同沙俄针锋相对。沙俄见讹诈不成,又出兵伊犁、阿尔泰,试图以此迫使杨增新屈服。民国二年(1913年)11月袁世凯政府同沙俄驻华使馆签订《中俄声明文件》和《中俄声明另件》,将科布多割让“独立”的外蒙古,杨增新对此断然予以拒绝。对内部的各类起义杨增新则一面进行收抚,一面又重兵镇压并在各路起义势力之间离间分化。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疆的局势更加动荡:苏俄红军和白军的交战导致众多哈萨克族难民涌入新疆,部分战败的白军也携带武器进入新疆。杨增新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将这些难民安置,但要求他们在踏上中国土地后必须解除武装——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目的:其一是担心他们携带武器在中国土地上生事;其二是为了避免介入红军和白军之间的争端。1920年沙俄白卫军在被红军击败后携带大量武器装备逃入新疆。并向杨增新提出假道新疆进攻苏联的请求。对此杨增新断然予以拒绝并大力围剿已进入新疆的沙俄白军。杨增新治理新疆一直巧妙地使用纵横术:对内他在各民族各派系之间尽力维持平衡;对外则周游于英、俄等国之间。1928年6月20日杨新增通电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改旗易帜。新疆的改旗易帜和东北的改旗易帜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名义上统一中国的两大基本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