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四大名园为: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
1.网师园
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址,称“渔隐”,后废。清乾隆时重建,借“鱼隐”的含意,改称网师园。此园以布局紧凑,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是苏州中型园林的代表。
园在住宅的西侧,中部凿大池,面积约半亩,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濯缨水阁和池北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这些建筑形体各殊,装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池北岸上植白皮老松,虬枝遒劲,树干斑斓苍古。再北为看松读画轩、集虚斋、五峰书屋和殿春移等建筑,都是旧日园主读书作画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2.狮子林
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7)天如禅师建,初名狮林寺,后改菩提正宗寺;因寺北园内竹林下多怪石,形似狮子,所以也称狮子林。清末为贝氏祠堂的花园。主要建筑集中于东、北两面,西、南两面则缀以走廊。水面汇集于中央,著名的石假山则位于池东南。
目前入口可达园内主厅燕誉堂,此堂和后面的小方厅,原是园主宴客之处,采用留园鸳鸯厅的形式。前院施“花街铺地”,南端设湖石花台,环境幽雅宁静。自小方厅北上折西,至指柏轩,为园内另一主要建筑,高二层,形体较大。越厅南小池上石拱桥,即达石假山。石假山全由湖石砌成,面积不足2亩,奇峰林立,其中洞壑宛转,石径迂回,上下周旋,如入迷宫。
园西土山砌溪涧三叠,上有飞瀑亭,可观赏人工瀑布,水自水池经山石流入深涧,虽流量不大,为时短暂,仍不失为园林理水中具有特色的手法。
池北以曲桥和湖心亭划分水面,西北隅有石舫一艘,外观非中国传统式样,与周围景物颇不协调。池北岸依次排列荷花厅、真趣亭和暗香疏影楼,都是园中主要观景之处,本身造型亦颇有特点。东南构复廊,通立雪堂和小院。
3.留园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卿徐时泰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有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现在的留园大致分为四区:中区(旧寒碧山庄)、东区、北区、西区。
留园入口在留园路北侧,沿曲狭走廊和天井北行至绿荫轩,透过漏窗隐约可见中区园景。中区中部有一水面,以曲桥和小蓬莱岛划为东西两部分。池西北岸叠黄石假山,系出自明代周时臣之手。建筑依墙作周边式布置,主要建筑为东南两面的清风池馆至涵碧山房一带。主厅为涵碧山房,北有平台临池,南辟庭院。此厅与邻近的明瑟楼、绿荫轩,高下错落,形成虚实对比。池东的曲溪楼高二层,下层辟空窗和洞门,打破了厚墙的沉重感。再向北,经西楼,即至东侧的五峰仙馆,此馆为楠木结构,内部装修陈设华丽,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厅堂。厅南、北各有一院,南院中立有石峰五座,厅因以为名。厅东有数进小院,轩低廓曲,形体各异。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胜。中部为鸳鸯厅——林泉耆硕之馆,柱梁装修精致。北面为浣云沼水池,后面有三座石峰。冠云峰居中,高5.6米,为苏州诸园现存湖石之冠,相传为宋花石纲旧物。两旁的瑞云、岫云二峰,也很劲秀。峰北有冠云楼,高二层,登楼可观园外景色。
北区建筑全毁,现植有竹、李,并辟有盆景园。
西区 有南北向的土阜,为全园最高处。上有小亭两座,可遥望虎丘、天平、上方诸山。土阜上植青枫、银杏,秋季满山红黄相映。
4.拙政园
明正德八年(1513)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
东区,现有景物大多为新建。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坪西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区,全园精华所在,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木樨、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中区北部池中列土石岛山二座。石岸间杂植芦苇、菖蒲,与丘岗上的丛莽藤蔓相呼应,富有山林野趣。山巅各建小亭,周旁遍植竹木,夏日鸟鸣蝉噪,为消暑胜地。西北有见山楼,四面环水,有桥廊可通,传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筹划军机之处。登楼可远眺虎丘,借景于园外。水南置旱船,前悬文徵明题“香洲”匾额,登后楼亦可高瞻远望,水东有梧竹幽居亭。池水曲折流向西南,构成水院“小沧浪”,这里廊桥亭榭,跨水翔波,营造精丽。倚阑北望,檐宇交参,枝叶掩映,曲邃深远,层次丰富。附近有玉兰堂,小院种植玉兰、天竺,环境幽雅。由此循西廊北上,至半亭“别有洞天”,穿洞门至西区。
西区,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北山建有八角二层的浮翠阁,亦为园中的制高点。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