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
(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 去来
(3)……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b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0~C一30~C,其下线温度为O~C 一5、,这对规划作物布局、安排农事活动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地区热量的累积值不仅决定该地区作物的熟制,还决走着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
农业生产受降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现代社会,人与自然斗争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以露天作业为主的农业仍然要“靠天吃饭”,这个“天”既是阳光,也是雨露。总之,水分是农业生产必须条件之一。
俗话说“风调雨顺”。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而季风的强弱进退,必然会对全年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春天刚到时,麦苗返青,这是最怕霜冻侵袭的时候。古代人们常通过熏烟的的办法来防霜冻。是什么道理?
霜冻是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大小主要与出现时间、强度以及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关。
用烟熏法防御霜冻其主要原理:
1、烟幕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地面辐射热量,减少地面热量净支出量,从而减缓温度下阶速度。
2、柴草燃烧时放出热量,可局部加热近地面空气,减少霜冻发生的可能。
3、水气在烟尘上面凝结时,放出潜热,也可以提高气温。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和水汽凝结物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比较强。天空中有云时(特别是浓密的低云)逆辐射更强,所以有云的夜晚通常比无云的夜晚温暖些。人造烟幕可以增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水汽凝结为雾。之所以能防御霜冻,道理也就在此。
简单地说:就是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熏烟法。烟幕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地面辐射热量,减少地面热量净支出量,从而减缓温度下阶速度。另外燃烧柴草可局部加热近地面空气,减少霜冻发生的可能。熏烟法常用柴草烟雾法和人造烟雾法,柴草烟雾法适宜于缺水的地区,点火时间以果树表面温度降低到1~2℃开始。具体做法是:先插一根本桩,木桩周围铺一层干柴草,上面盖一层湿柴草,表面抹一层薄泥,拔出木桩,点火时将引燃物投入孔中,便可排放出大量烟雾,烟堆数目需根据地形及材料而定。人造烟雾方法比较多,原料以硝酸铵为主。预防霜冻的方法比较多,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熏烟法。各地应用柴草熏烟防霜有悠久的历史。燃料不足的地区,可以用CHN化学发烟剂,该剂是由硝酸铵、渣油和锯末三种原料组成的混合物。防霜冻的主要原理是,第一,烟雾剂燃烧时形成烟幕,在烟里面吸引辐射热,可降低地面辐射冷却,防止土壤和植株大量失热;第二,烟雾剂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使气温升高;第三,水气在烟尘上面凝结时,放出潜热,也可以提高气温。
熏烟的时间要掌握好,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一般以叶面温度降到比霜冻指标高1℃时开始熏烟时,要统一发布点烟时间,保证质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选用抗冻品种易发生霜冻的地区,一般为晚霜害。因此要选用和搭配种植拔节晚的耐冻品种。因为拔节比较早的品种,易受冻害;拔节晚的品种在晚霜来临时,表现抗寒力强,冻害轻。
空气中的水汽和水汽凝结物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比较强。天空中有云时(特别是浓密的低云)逆辐射更强,所以有云的夜晚通常比无云的夜晚温暖些。人造烟幕之所以能防御霜冻,道理也就在此。
四、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哪些气象、物侯变化?与哪些农事活动相联系?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