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劳动方面的知识?
农业劳动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它是人们直接、间接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农业劳动过程是人类按照一定的经济目的,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节和控制生物有机体 (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
同时,农业劳动过程也是人类对农业的社会再生产进行组织、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在农业劳动过程中,既有直接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的劳动,又有紧密围绕生产需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劳动;既有直接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体力劳动,又有与直接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科技、管理方面的脑力劳动,农业生产成果,正是各种不同劳动的综合成果。
二、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还是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可以结合春游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春游前要做那些准备,然后出示一些商品的单价: 方便面 面包 鸡腿 酸牛奶 鲜奶蛋糕 可乐 台布 每包一元 每个二元 每个三元 每盒二元 每个5元 每瓶三元 每包三元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这个价格表,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有:买三个面包要中国前钱?买二个鸡腿和一盒酸牛奶要中国钱?买三包方便面和二瓶可乐要中国钱?等等。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感到非常亲切,很乐意去解决。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解决问题。 三、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寻求解决方案。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带来长、正方体的物体或容器,以及小石块、土豆、苹果等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能测量并计算出哪些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利用正方体的容器、水和直尺,想办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吗? 四、及时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农村小学的实验课如何开展?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这门学科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与运用的。实验是学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综合素质。然而,农村小学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科学实验器材不齐,上好科学课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一、利用农村土地多的自然条件,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
1、自创植物园,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
为了给学生提供科学实验素材,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在校园一角种植蔬菜、瓜果等植物,为认识植物这部分知识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观察实验材料,劳动课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从中认识植物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
如在教《油菜花开了》一课之前,就可以先让学生留心观察油菜花的生长过程,并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以便课堂上提取。
2、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很好的场所。诸如田园溪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让学生在考察中学,玩游戏中学,即寓教于乐。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农村学校由于实验材料缺乏,空洞说教学生难于接受,上课兴趣也不高。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如在教学认识昆虫这部分内容时,特意带领学生到菜园里观察,如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除了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以外,还让他们适当采集制成昆虫标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捉蜻蜓、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也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二、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这门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科学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如果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做不成功,都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到实验结果,教师一味的自圆其说,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别说理性认识了。可见,每一种自然观察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体现。
农村小学大部分的实验仪器和教具欠缺,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我们的大部分实验无法开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率,我们采取的办法是:①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本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②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且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③制定“实验材料一览表”,以便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
实践证明,以上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它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教具或学具,确保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三、灵活选用教法,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科学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而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如在教《怎么加快溶解》一课时,由于这个实验存在着几个可变化的不同条件,如果在实验时,把这种差异的过程以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更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了。首先做完三个小实验后再给学生一种新的溶解物,对实验的条件不加限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使物体尽快溶解,比一比谁最先使物体全部溶解。这种以竞赛活动的实验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给实验增加了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
总之,农村小学要上好科学实验课,就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只要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实验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