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野草莓的主要分布如何?

来源:www.365caizhai.com   时间:2021-12-10 06:10   点击:152  编辑:储宏   手机版

野生于欧洲、北美、北非和亚洲北部。分布最广。二倍体种(2n=14)。植株全株被有茸毛。有匍匐茎。小叶3枚或5枚,叶较薄,淡绿色,着生于细长叶柄上。两性花生于与叶柄等长的聚伞花序。聚合果小,卵形,淡红或白色,通常有芳香。本种类型多,变异很大。公元前已有栽培,19世纪曾选择出欧洲的一些品种。现在法国还有少量栽培。有四季结果的变种(F.vesca var.alpina)等。有的类型可用为病毒病害的指示植物。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都有野生分布。

荷兰草莓

原产欧洲和中亚、东亚地区。二倍体种,一般为雌雄同株。植株纤细。有少数匍匐茎,短而无节,仅在先端形成幼株。叶浓绿色。花序小,两性花大于野草莓。聚合果圆形较小而坚实,粉红至红色,有芳香。在欧洲早经驯化,现仍有少量栽培。是草莓中耐石灰质土壤,抗褪绿病的种质。

黄毛草莓

原产中国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尼泊尔、锡金、印度、越南也有分布。二倍体种。植株旺盛,被黄棕色柔毛。匍匐茎多。小叶3枚,暗绿色,被绒毛。花序小而着有较大的两性花。聚合果较小,圆球形,淡粉红色,瘦果多,品质较次。适宜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锡金草莓

原产锡金海拔3000~4500米小范围内。二倍体种。植株健壮,有细匍匐茎。叶有柄,叶缘有疏锯齿。花单生,聚合果椭圆形或纺锤形,长2~2.5厘米,淡红色,近乎无香味。

西藏草莓

原产中国西藏。锡金、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二倍体种。植株似野草莓,但雌雄异株,有细丝状匍匐茎,植株健壮,被白色紧贴柔毛。小叶3枚,叶缘有粗锯齿。花茎一个或几个直立,着花1~2朵。聚合果卵形,长1.5厘米,瘦果陷生。

西南草莓

原产中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东部。四倍体种(2n=28)。植株似黄毛草莓,被银白色柔毛。有短匍匐茎。小叶5枚或3枚,有叶柄。花序较叶柄长,每花序着花2~4朵。聚合果小。本种还未经深入研究。

东方草莓

原产苏联西伯利亚西部,蒙古,中国北部和朝鲜。四倍体种。植株较小,有细长匍甸茎,小叶3枚,近乎无叶柄,卵形,淡绿色,具深锯齿。一般为两性花,花序上生有较大花几朵。聚合果紫红色,柔软,圆锥形至球形,有芳香。瘦果陷生。是草莓中最抗寒的一种。黑龙江省野生类型中有果实风味好的类型,是抗寒育种的有用种质资源。

麝香草莓

原产欧洲北部和中部,东延至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本种为六倍体种(2n=6x=42)。不完全的雌雄异株。植株健壮,较野草莓高。几乎无匍匐茎产生。叶片较大,多脉。花较大。聚合果暗红色,柔软,呈不规则球形,有强芳香,较野草莓大,径达2~2.5厘米。栽培类型常为完全花。一度曾在欧洲广泛栽培,现已很少,有耐霜害特点。

弗州草莓

原产北美东部。八倍体种(2n=8x=56),雌雄异株,植株纤细,有大量匍匐茎,与花同时发生。叶暗绿色有深锯齿。雄花较雌花大。聚合果柔软,瘦果深陷,球形或长椭圆形,径1~1.5厘米,淡红色至深红色,味酸,有芳香。植株和果实变异很大。17世纪引入欧洲后,对欧洲草莓种果的大小和颜色改良有影响,不同的果色和香味等性状可利用于品种改良。

智利草莓

原产地从南美智利起到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欧洲人到达美洲前已为当地印第安人驯化栽培。八倍体种。种的性状变异很大。通常为雌雄异株,植株健壮,低矮而开张,密被柔毛。多匍匐茎,较长,在果实成熟后抽生。叶较厚,革质,暗绿色,表面有光泽。除一些南美类型外,花序着花数变异很大。雄花较雌花大,雌雄同株的完全花较大。聚合果红褐色,有大萼片包围,坚实,香味佳,圆形至扁圆形,径1.5~2厘米。有些南美无性系果大形。

宽圆草莓

原产墨西哥北部山地,北延至美国阿拉斯加,西迄美国西部沿海各州。八倍体种。是具有高度变异的种。雌雄异株。植株纤弱,叶如弗州草莓但有蓝绿色光泽,多匍匐茎。花序常较短,着花数朵。聚合果近球形,径约1厘米,粉红色,具芳香。瘦果深陷。具抗旱和耐低温的种质已利用于美国草莓的品种改良。

凤梨草莓

本种为八倍体杂种。植株密被黄色柔毛。小叶3枚。聚伞花序有花5~15朵,聚合果直径1.5~3.0厘米,鲜红色。栽培种凤梨草莓的进化中至少牵涉到智利草莓、弗州(弗吉尼亚州)草莓和宽圆草莓。栽培品种很多,果形、果色和果实大小均有很大差异,果实大者直径在3厘米以上。

此外还有原产中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五叶草莓(F.pentaphylla A.Los.)和纤细草莓(F.gra-cilis A.Los.)等。

草莓属所有种的果实都可食用;大多数种又可以直接或间接杂交;不同倍性间杂交已在草莓中广泛进行,所以整个属的种都是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有些已经开始应用于育种。如以麝香草莓为父本产生了凤梨草莓的新品种;二倍体的野草莓已与八倍体的凤梨草莓杂交得到能育的十倍体(2n=10x=70)杂种。

育种家希望通过种间和属间杂交获得抗黄萎病、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螨类和线虫的抗性品种。已知智利草莓和宽圆草莓中有抗黄萎病和根腐病的类型。野草莓、智利草莓和弗州草莓中都发现有抗白粉病的选择系。对危害草莓生产的多种病毒病传播媒介的草莓蚜虫,从智利草莓中已发现有高度抗性的无性系。而弗州草莓的几个无性系已应用于抗寒育种。对光不敏感草莓的种质已由一种弗州草莓(F.virginiana)转移到栽培草莓中去。这类有用的种质,往往通过3~4次回交就可以和不需要的性状分离开来,所以更值得重视。

鉴于草莓生产费用中绝大部分消耗于采收劳力,收获机械化的要求十分迫切。这对改良品种也提出了新要求。如要求果实成熟期一致,花序挺立,果肉较坚实,果皮强韧等等适应机械采收的性状。其中有些性状很难从草莓属中获得,如花序较高,挺立,果皮强韧等类性状。最有希望的种质来源是与草莓近缘的委陵菜属(Potentilla,x=7)。据试验,它的一些种与草莓杂交已获得了有生活力的属间杂种。

草莓因世代交替较短等原因,在果树中是育种发展较快的作物;但是对有关种质的评价和利用还很不够。中国利用野生草莓的历史极悠久,而作为果树栽培时间还较短暂。前述主要草莓种中就有8个种在中国有野生分布。种质资源丰富,还有待开展研究和利用。

侧枝

见骨干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